*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728个
张其遵- 图书与情报 -2003
[摘 要]《西行日记》是陈万里先生考察西北时所记的一部游记 ,由于先生深具中国传统文化造诣 ,使得这部游记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史料价值 ,是今日认识西北、开发西北的一部珍贵文献。
[全部来源]论著 / 知网
张亚莎- 中国藏学 -2003
[摘 要]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后藏康马县境内的艾旺寺是目前极少能够保存下来的 1 1世纪卫藏佛教艺术遗存 ,寺内残存的雕塑呈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风格——为 2 0世纪 3 0年代最早考察该寺的意大利藏学家 G·杜齐命名为“波罗 /中亚”艺术风格 ,由于艾旺寺所在地是萨玛达地区 ,“波罗 /中亚”艺术风格又最...
[全部来源]论著 / 知网
尤飞,李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摘 要]对于平凉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进行了评价 ,并且就开发潜力进行等级评价。对平凉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平凉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对策 ,并对平凉旅游资源景点布局和开发路线选择做出初步建议
[全部来源]论著 / 知网
胡朝阳,胡同庆- 敦煌研究 -2003
[摘 要]本文从壁画界面、实用性、模仿性、夸张变形、对称中求不对称、排列组合、动感和稳定感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敦煌壁画的美学特征。
[全部来源]论著 / 知网
屈涛- 敦煌研究 -2003
[摘 要]《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是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艺术瑰宝 ,台湾学者李霖灿先生、李玉珉教授等对此图卷孜孜研究 ,本文依据大量资料 ,论述了台湾两代学人对《梵像卷》研究的成果。
[全部来源]论著 / 知网
魏文斌,吴荭- 敦煌研究 -2003
[摘 要]甘肃镇原县博物馆藏北魏青铜造像及其释迦、释迦多宝、交脚弥勒及千佛等内容 ,本文对这类造像的时代及源流问题作了分析 ,指出此造像组合形式流行于十六国北朝时期。这类造像最早出现于炳灵寺第 16 9窟 ,进而影响到云冈、陇东地区、河西地区
[全部来源]论著 / 知网
八木春生,顾虹- 敦煌研究 -2003
[摘 要]本文以成都地区遗存的南朝佛教造像为例 ,系统地论述了这一时期四川佛教美术所具有的独特性 ,并通过与同时期的南京和北方一些地方的佛教艺术品的比较 ,进一步揭示以成都地区为代表的四川佛教造像在研究南朝佛教美术的重要性。
[全部来源]论著 / 知网
张元林- 敦煌研究 -2003
[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再次确认了莫高窟第249窟西披壁画表现的是《维摩诘经·阿(门众)佛品》内容的可能性,并认为该窟窟顶内容是佛教净土思想与中国传统仙界思想的一种融合。
[全部来源]论著 / 知网
齐德利,肖星,陈致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摘 要]该文阐述甘肃省丹霞地貌的分布特征和空间结构;制定出甘肃省丹霞地貌区划方案,将已知的82处丹霞地貌构建成7个大区、20个丹霞地貌景观综合体;提出了甘肃省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的"一条主线、一个中心、三大圈层、七大旅游功能区"的空间布局方略,重新塑造了"丝绸之路、丹霞画廊"的甘肃省整体旅...
[全部来源]论著 / 知网
张春山,张业成,马寅生,胡景江,高庆昭- 地球学报 -2003
[摘 要]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国地质灾害特别发育的地区之一。主要地质灾害有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黄土湿陷、融冻等 ,除了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各种工程设施安全外 ,还严重破坏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 ,是阻碍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地质、...
[全部来源]论著 / 知网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安市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内
029-85246378 技术支持: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